《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3010字。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自学指导一:
1、你所知道的古代主要采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弊端?
2、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
教师点拨:
1、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显示“早期火车头图片”同时以《申报》记载的故事导入:1876年的一天,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较为奇怪的事:一种新奇事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田地里的老妇人看到后惊讶地张大嘴巴;青年人惊喜地两眼发亮;小孩子则吓得倚在大人身上。原来,这就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时的情景。正是像火车等这类新奇事物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简要地概括:中国古人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牛车和木船等。弊端是浪费人力,行运有限制等等。
3、展示19世纪的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并说明其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
并播放投影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复原图及“近代中国铁路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4、引导学生归纳: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有线电报,20 世纪初又又出现了无线电话;对待新生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是知道这些工具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产物;另一方面明白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以肯定。 同时,由于当时中国条件的限定,还没有普及到中国的每个地方。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