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30字。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火车和轮船、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并体会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促使中国社会在各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近代交通通迅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等。
教学难点:1、分析变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2、物质文明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潜移默化中渗透物质决定意识的初步的唯物史观。
3、理解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记者采访】:采访现场老师使用哪种交通工具来到宿迁。
师:汽车、火车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那么100多年前人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100多年前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吧。
(二)讲解新课
【历史重现】:播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生活片段。
【分组竞争】:将学生分成小组, 根据视频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问题,请其他小组同学回答。看看哪个组问题出得好,哪个组问题回答得好?
各组派代表发言:略
师: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有了更大的进步,在上海已经有个磁悬浮列车。(展示磁悬浮列车图片)通过照片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100多年前中国有照相机吗?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