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3170字。
《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吉林省长春市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孙鸿金
一、说设计理念: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向教材之外扩展,如何改变常规教学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活”起来,是我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二、说教材: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以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向中国社会发散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为基本线索,从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及社会习俗三个方面讲述了清末民初,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变迁,展示着社会生活随着时代潮流进步的特点。同时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让学生大量的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片段,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并使学生们认识到历史来源于生活,生活见证历史。但学生往往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感性认识,引导他们透过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感知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逐步形成的强烈反差中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把近代屈辱的历史回归到本质的生活中。
本课涉及的变迁范围较广,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获取这种变化的种种表象,这样才不会形成以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火车和轮船、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2.通过学习成果汇报、历史短剧表演等环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沟通的能力和方案策划能力。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