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4 8:47: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renhe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80字。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次陪同外宾参观的过程中,赫鲁晓夫手持玉米,正在兴高采烈地向外宾介绍他的玉米种植计划。玉米是赫鲁晓夫的最爱,他认为,通过大规模种植玉米,发展畜牧业,就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但是,他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了自然规律。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其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
  “赫鲁晓夫的改革从哪个领域入手?为什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而导入本课。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改革?
  材料展示: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联人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了什么信息?
  答: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粮食短缺等。所以改革目的在于摆脱困境。
  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
  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主学习: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日益显露。
  ○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开始                 进行改革。○31956年2月,苏共召开 “                  ”。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的一次会议上做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这份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背景: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曾是粮食出口国,但这时的苏联却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其他欧洲国家平均产量的约三分之一;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