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40字。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标解读】
应该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运输、航运、航空、邮政、无线电通讯成就。认识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考试大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知识梳理】
一、交通工具的发展
(一)陆运: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
1.19世纪后半期产生
(1)原因:
①优点: , , 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②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2)概况:
①1876年,英国商人建造了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
②1881年,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 至 的铁路通车。
③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 ”建成。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权。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概况:1909年,中国工程师 设计施工的 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3.20世纪以来发展缓慢
(1)20世纪以来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无法走上正轨。
③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概况:1911年,全国铁路总里程达4800千米,但其中 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 千米。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二)水运
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2.发展:1900年前后, 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始终在列强的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3.特点:发展缓慢
(三)航空:
1.起步: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 年。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2.发展:1918年后的10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解放前夕,中国航空公司共拥有70架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一)邮政:
1.晚清时期: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 ”,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 宣告成立。
(3)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2.民国时期:
(1)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 。
(2)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3)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二)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短短数年,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事业也普遍开展。
2.特点:进程曲折。
3.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讯事业发展缓慢,3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
三、意义
1.经济和观念: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和 。
还一定程度的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 更为迅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知识拓展】
1.分析近代以来铁路事业的发展和铁路的分布
一是建国前,发展缓慢,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二是建国后,发展迅速,并且向内地发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