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80字。
祖国统一大业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这既是涉及中国内政的历史问题,又是涉及中国外交的现实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
【初高中衔接】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
【学科联系】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课学习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语文课文有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等篇目。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这一课题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要加强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基本知识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
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及解决问题在具体政策上的不同,深刻理解“一国两制”能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书刊、影视、网络等资源,培养收集运用史料,综合分析、比较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文学及政治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港、澳、台百年来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沧桑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维护祖国统一及振兴中华的使命。“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重点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及解决港澳问题的历程。
(二)难点
任何论从史出地认识台湾问题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三)教学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四)教学用具
利用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根据学生能力兴趣,分四大组,解决四组问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