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滚动测试卷(4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滚动测试卷(打包4套)岳麓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滚动测试卷一岳麓版必修32018080923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滚动测试卷二岳麓版必修320180809228.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滚动测试卷三岳麓版必修32018080923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滚动测试卷四岳麓版必修320180809231.doc
滚动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答案 C
解析 儒家更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道家更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法家强调人和法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杂家强调人和国家的和谐,故C项正确;主张“礼”“法”并用的是儒家,故D项错误。
2.《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答案 D
解析 材料内容未体现道家“无为”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臣、夫妇、父子的关系,未体现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三纲,未强调“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反映了“三纲”的人伦观念,故D项正确。
3.《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答案 B
解析 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故A项错误;从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可知唐末出现了印刷技术,印制了大量的经籍,传播了文化,故B项正确;刻板印刷技术14世纪传入西方与材料“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故D项错误。
4.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
滚动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
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可以得出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道家休养生息政策的任何信息,故B项错误;“父慈子孝”到“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体现不出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故C项错误;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D项错误。
2.“中兴陆学,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
A.朱熹 B.李贽
C.王阳明 D.黄宗羲
答案 C
解析 朱熹属程朱理学学派,故A项错误;李贽是明末思想家,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故B项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主张愚夫愚妇也能获得真理,故C项正确;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儒学家,故D项错误。
3.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原本是单色,到元末始用朱、墨两色,继而到明末发展为流行的三色、四色。明中期以后,版画发达,刊印书籍有“传奇行于世,无不冠图”之称。雕版印刷的不断进步折射出( )
A.市场经济的活跃 B.文化氛围的宽松
C.社会需求的强大 D.社会转型的缩影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印刷所用颜色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市场经济的活跃,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文化氛围并不宽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明中期以后,版画发达,刊印书籍有‘传奇行于世,无不冠图’之称”说明当时社会需求量大,故C项正确;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不能体现出社会的转型,故D项错误。
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A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故C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D项正确。
5.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滚动测试卷(四)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
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
答案 B
解析 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两者都强调德性修养,锤炼品德,故B项正确;题目中两人均没有提到教育,故C项错误;孔子主张性相近,且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D项错误。
2.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
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藩篱,故A项错误;孟子生活于战国时期,皇帝制度确立于秦朝,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得出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只强调民权对君权的监督,并没有强调权力的高低,故D项错误。
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也”的认识,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这个人生活在(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
答案 B
解析 根据“心即理也”“发明本心”可知这是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生活于南宋,故B项正确。
4.清代学者颜元解释“格物”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这一观点( )
A.强调知行合一
B.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
C.肯定行先于知
D.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
答案 C
解析 强调知行合一的是王阳明,故A项错误;根据“‘格物’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可知颜元强调的是知与行的关系,知并非完全等同于真理,故B项错误;根据“‘格物’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可知,颜元肯定行先于知,故C项正确;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过于绝对,只能说颜元继承或发展了朱熹观点,故D项错误。
5.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 )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
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