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品课堂检测试卷(基础版)(5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22 17:37: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共55份打包
专题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3 宋明理学(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3 宋明理学(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3 宋明理学(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3 宋明理学(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3 宋明理学(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3 宋明理学(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3 宋明理学(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7 启蒙运动(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7 启蒙运动(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7 启蒙运动(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7 启蒙运动(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7 启蒙运动(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7 启蒙运动(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07 启蒙运动(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07 启蒙运动(预)-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 《论语》               B. 《道德经》 .Com]
  C. 《孟子》               D. 《韩非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严刑峻法的思想,故出自《韩非子》,故D正确。《论语》,属于儒家经典,故A排除。《道德经》,属于道家经典,故B排除。《孟子》,也属于儒家经典,故C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该材料反映的治国主张是: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
  【答案】B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对当时“无序”的社会提出了“救世”方案,其中属于道家的是:
  A、建立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爱     B、严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C、顺着一种自然的状态发展     D、用社会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答案】C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4.战国时期邹鲁地区某学派认为,解决“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的方法是“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志”是墨子实现其“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而提出的表现形式。“天”有赏善罚恶的意志,“天志”规范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天志”是法律的来源,“天志”是最好的法律,“天志”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5.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君臣非父子关系,但臣为君出力源于君对臣的爵禄,可见其主张反映出人性好利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韩非子的言论,属于法家思想,无涉及其他学派思想,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军功授爵制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做法,不能反映全部的诸侯国都采用此法,C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专制集权思想,D项排除。故选A。
  6.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这段言论的实质是(   )
  A.宣扬君权神授 B.批判无道君主
  C.主张克己复礼 D.提倡君臣平等
  【答案】B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孟子》               D. 《韩非子》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该材料反映的治国主张是: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对当时“无序”的社会提出了“救世”方案,其中属于道家的是:
  A、建立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爱     B、严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C、顺着一种自然的状态发展     D、用社会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4.战国时期邹鲁地区某学派认为,解决“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的方法是“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5.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6.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这段言论的实质是(   )
  A.宣扬君权神授 B.批判无道君主
  C.主张克己复礼 D.提倡君臣平等
  7.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依法治国
  C.隆礼重法        D.君主集权]
  8.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   )]
  A.孔子的“仁” 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   D.庄子的齐物
  9.“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10.“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11.《全球通史》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其中“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不会出现在(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1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主张(   )
  A.“为政以德” B.不能转化矛盾
  【课堂讲解】
  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历史背景:
  (1)阶级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低下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3)政治上:周王室衰微,之后士大夫阶层崛起
  (4)教育方面: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各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等;道家老子与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
  3.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核心讲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界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种现象为各种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宽松而方方面面的舞台。原来社会地位低下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导致分封制的瓦解,各诸侯国纷争。政治上:周王室衰微,之后士大夫阶层崛起。教育方面: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
  例题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答案】A
  例题2.下列观点与“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观点一致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强调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属于法家思想,“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强调中央集权和强硬措施的重用性,和法家的思想一致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