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550字。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 孙馨
【三维目标】
基本知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式及影响 “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的含义。
能力与方法:营造课堂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政策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教学方式】
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方法,有浅入深,有易到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执教理念】
从师生定位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从内容上,对教材大胆取舍,合理调整(如将前两个子目修改为“国家的宏观调整”和“企业的自我调整”,将福利国家调至第一子目),充分体现“课标是主导。教材是辅助”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以及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
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owerPoint课件;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述。
课前测试:
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有哪些?
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措施)包含哪些方面?
4、罗斯福新政的创造性成果是什么?
导课:温故而“入新”
通过对课前测试问题的学生回答的纠正,导出“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
教师独白: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暴露出了传统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继罗斯福新政,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以此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学习
(一)历史之源——调整的背景
通过图片的展示,观察图片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链接,由学生回答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背景,教师纠正和归纳: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