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整合(1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民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23 16:53: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13份打包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一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模块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检测卷一(一、二、三专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八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九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六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七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四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五 Word版含答案.doc
  模块综合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句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  )
  A.财产等级制度    B.解负令
  C.津贴制度  D.陶片放逐法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财产等级,故A项错误;材料中“许多被出卖的人们……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表明解放债务奴隶,故B项正确;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制定了“陶片放逐法”,故D项错误。
  答案:B
  2.亚里士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它)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因为这次改革(  )
  A.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
  B.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
  C.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解析:梭伦改革通过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等措施,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拯救了雅典,故A项正确;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并未实现以法治国,故B项错误;C项是梭伦改革对经济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排除;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与材料“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3.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改革(  )
  A.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
  C.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D.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解析:梭伦执政时进行了民主改革,但是从材料中的“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看,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结合诗中的比喻可知,他要用这两个机构稳定出现危机的统治,故A项正确;目的的表述应是维护统治,不是缓和奴隶主与奴隶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民主的推行要协调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不是贵族内部的矛盾,故C项错误;经过改革,普通公民的确享有了一定的参政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A
  4.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可知赋税的加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可知分家后形成新的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可知强制分家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未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5.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专题检测卷二(四、五、六专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A.辽和西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解析:经分析可知,A、C都是财政危机的原因,但并不是“根源”。D是财政危机的表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虽有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冗兵冗官的局面,这必然导致财政危机。
  答案:B
  2.北宋翰林学士范镇曾评论:今行此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此语评论的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将兵法
  解析:青苗法的实行,使农民可以向官府借钱或粮食以渡过粮荒的难关,使之免受富人的盘剥,“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A
  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内容和作用,解题关键是分析各项变法措施的作用。
  答案:B
  4.司马光曾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这一现象在王安石变法中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措施中(  )
  ①农田水利法 ②免役法 ③青苗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官吏的干预,实际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免役法也加重了贫民的经济负担,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答案:B
  5.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导致这种结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
  ①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②用人不当 ③新法有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变法者态度动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因素既有法令本身的原因如③,也有用人的原因如②,最主要的是守旧派的反对如①,④王安石态度并未动摇,故④错误。
  答案:D
  6.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西欧各地的宗教改革各具特色,其中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是(  )
  A.德国宗教改革  B.瑞士宗教改革
  C.英国宗教改革  D.尼德兰宗教改革
  解析:尼德兰在宗教改革前处于西班牙王国的统治之下,它的宗教改革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的双重性质。
  答案:D
  7.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其斗争的矛头都是罗马教皇,因此④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带④的选项。
  答案:B
  8.“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这体现了谁的主张(  )
  A.马丁•路德  B.卡尔文
  C.亨利八世  D.罗耀拉
  解析:材料所述实际就是“先定论”,最早由卡尔文提出,故选B。
  答案:B
  9.16世纪50年代,一位学者来到瑞士日内瓦游历。在该地,他可能遇到下列哪种情况?(  )
  A.聆听最高权威——教皇的训示
  B.信徒们争相购买教会的赎罪券
  C.看到科学家塞尔维特被处以火刑
  D.参加启蒙思想家发起的学术沙龙
  解析:1541年,加尔文来到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反对教皇权威,A项错误;B项是宗教改革之前的情景,错误;D项中“启蒙思想家”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解答本题。A、B、D分别是从思想、政治、军事的角度分析。
  答案:C
  2.“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们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材料表明工厂主的目的是(  )
  A.坚决维护农奴制    B.工厂主的积极性不高
  C.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D.有提高工人待遇的愿望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工厂主认为导致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带来的弊端,因此要求废除农奴制。
  答案:C
  3.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农民卡瓦廖夫可以(  )
  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 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 ③自由外出打工和游历 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农奴制改革后的农民需要以较高的赎金购买份地,还要受到地主把持的村社的管理,故②③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答案:C
  4.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导致“十二月党人”被流放的直接原因是(  )
  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
  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
  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
  D.同情俄国农奴的处境
  解析: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结果遭到残酷镇压。此后,他们大多被沙皇政府流放。
  答案:C
  5.1866年5月13日,在写给大臣委员会主席的指令中,他对自己任务的解释是“保护俄国人民免受那些刚刚萌芽的伪理论的侵略。这些东西会动摇社会的基础”。“他”最有可能是(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亚历山大一世
  C.列宁      D.亚历山大二世
  解析:1825年11月,亚历山大一世去世,排除B项。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宁不可能对大臣委员会主席发出指令,排除A、C两项。“刚刚萌芽的伪理论”指的是民主进步思想,故选D项。亚历山大二世的这番言论表达了其改革的真实目的是维护其统治。
  答案:D
  6.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  )
  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了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
  解析:考察团广泛接触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各阶层人民,从各方面加深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并结合本国情况找出差距,将学习到的西方先进经验与日本的实际相结合,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答案:C
  7.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解析:废藩置县的实质就是消除封建割据状态,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