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历史选修一练习试卷(2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29份打包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 元 整 合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 元 整 合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 元 整 合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 元 整 合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 元 整 合5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二单元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第13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直航——明治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五单元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
单 元 整 合
[网络构建]
[考题例证]
例1 (2014•重庆卷)“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由题干中“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和在土地问题上对贵族和平民的态度可知,D项正确。A项中“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的表述、B项中“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的表述均与史实相反;C项中“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的表述与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史实不符。故本题选D项。
答案:D
例2 (2014•江苏卷)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解析:(1)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要再认和再现梭伦改革的措施。(2)“新贵”要结合梭伦改革背景中的“海岸派”的主张,推导出其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要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缓释”新贵不满情绪的措施,即梭伦改革中打击旧贵族的措施: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3)从梭伦改革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及改革的局限性角度作答。
答案:(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
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升华拓展]
1.关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来保障社会公平,因此梭伦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2.雅典民主政治在世界古代史上独树一帜,其体现出的平等、民主和法治的理念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3.注意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近代历史改革相似内容的联系,如在土地问题、打击旧贵族势力、社会等级划分、经济政策、追求社会公平等方面与其他改革的比较。
4.应掌握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渐进性、继承性、创新性的特点;依据其改革的单 元 整 合
[网络构建]
[考题例证]
例1 (2015•山东卷)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出社会关系的变化,然后再从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之间的关系角度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商鞅变法中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措施说清楚。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例2 (2015•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可知是方田均税法。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2)第一小问,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作答。第二小问,要结合王安石变法前的社会形势分析。
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
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2点即可)
(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升华拓展]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的特
单 元 整 合
[网络构建]
[考题例证]
例 (2012•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
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 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13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解读信息和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材料,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影响等分析说明。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世俗的事……由世俗当局处理”等,可以归纳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从当时德意志的社会状况、印刷技术等方面分析“公开书”销量大的原因。第(2)问从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及影响角度说明“理解”;“力量”从参加、拥护宗教改革的人员组成的角度归纳即可。
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
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
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
[升华拓展]
1.文明的冲突、交流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教派矛盾、冲突,甚至宗教迫害,但最终走向宗教宽容,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乃至今天的世界格局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也成为高考关注的重点。
2.一定要把欧洲宗教改革放在整个历史大背景中去理解和掌握。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正在发展,要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