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试卷(2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练习(27份,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2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5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三、四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五、六、七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一、二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夯实
1.相传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并拥有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要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度 B.夏王的地位和权力
C.国家机器产生 D.外服臣服于内服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大禹铸鼎,并拥有“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说明夏朝时已经出现了国家政权,故选C项。
答案:C
2.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最有可能是 ( )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
解析: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其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答案:B
3.《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即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故B项正确。
答案:B
4.《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B.具有制度性保障
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 D.提高了行政效率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周天子通过各种规定来规范诸侯的活动,故B项正确。材料的意思是说天子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毕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明确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能缺席或怠慢。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礼乐制度是维护君臣关系的一种外在手段,不能视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5. “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了西周实行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解析:商王以神权巩固王权,与商代“重神”相比,周代更加重视利用血缘关系来巩固政权,“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逐渐演化出完整的宗法制,选C项。
答案:C
6.“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解析: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
答案:B
7.《吕氏春秋•审分览》载:“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 )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消除诸子矛盾
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实现长治久安
解析:材料“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的大意为立嫡子是为不让庶子僭越,僭越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就会产生混乱。材料表明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为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答案:A
8.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 )
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解析:A项反映的是夏商周三代制度的沿袭;C项反映的是分封制,D项反映了分封制下的等级关系。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9.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1912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
A.小宗 B.大宗
基础夯实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为周郑交恶。诸侯不服从周王,并打败周王,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所以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周朝建立的问题,所以A项不正确。也没有反映都城的变化,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而不是诸侯之间的关系,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C
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解析:“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答案:B
3.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C.实行的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解析:“本质问题”应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角度回答,A项不是本质问题,C项表述错误,D项也不是“本质问题”,故选B项。
答案:B
4.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
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意义,即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B项正确。
答案:B
5.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
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即指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之初创”是指官吏任免不再依据血缘,而是由中央任免,且不得世袭,即官僚政治开始确立,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
答案:C
6.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一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
答案:C
7.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基础夯实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为周郑交恶。诸侯不服从周王,并打败周王,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所以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周朝建立的问题,所以A项不正确。也没有反映都城的变化,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而不是诸侯之间的关系,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C
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解析:“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答案:B
3.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C.实行的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解析:“本质问题”应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角度回答,A项不是本质问题,C项表述错误,D项也不是“本质问题”,故选B项。
答案:B
4.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
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意义,即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B项正确。
答案:B
5.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
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即指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之初创”是指官吏任免不再依据血缘,而是由中央任免,且不得世袭,即官僚政治开始确立,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
答案:C
6.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一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
答案:C
7.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