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导学案+课件+限时练 (3份打包)
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导学案.doc
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ppt
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限时练.doc
滑县六中2015级高一下期导学提纲:历史导学案
(范围:必修二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学习目标:
1.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理解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客观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及弊端。
2.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重点 :新经济政策;
学习难点: 评价“斯大林模式”。
一、知识回顾:提问上节知识点
二、检查预习:课本P94—P97;
三、导入:通过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的故事导入
四、自主学习
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实行的结果如何?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① ,取消②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结果: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实施: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1)以③ 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2)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④ 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3)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
滑县六中2015级高一下学期限时练
历史练习7-20
(范围:必修二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2、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 )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4.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 )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5.强制性是余粮收集制的特征之一。联共(布)领导人、被誉为党内头号思想家的布哈林曾说过:强制是“吸引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手段。”布哈林认为强制性有利于( )
A.保证战时的粮食供应 B.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C.组织农民,发展生产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918年政府颁发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供应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分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上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