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3590字。
历史学科导学案
年级:高二 主备人: 审核人: 编号: 1 时间:2015-9-1
课题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型 复习
课标及解读 课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结合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 1、 知道西周分封制的背景、目的、含义,熟悉其具体内容,理解其历史作用。
2、 知道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定义,熟悉其具体内容,理解其特点和历史作用。
3、根据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做到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
【学习内容】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1)建立:BC2070年,夏朝建立
(2)制度 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3)特点:保留氏族社会的特点
2、商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1)建立: BC1600年,商王朝建立
(2)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外服是诸侯国控制的地区
(3)特点: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强,弥漫着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
(1)西周建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都镐京
(2)制度的主要推行者:周公旦--摄政
(3)分封制的内容
A分封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B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和异姓诸侯(功臣、姻亲、附属国、被商灭掉的古国)
C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授土、授民
义务:派人戍守王畿、随王出征、定期朝觐、缴纳贡赋税、表示臣服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D意义: ①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诸侯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得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E局限性: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容易导致割据局面。
F分封制的破坏:
①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受封的诸侯势力日益强大,王室衰弱。
②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小结】分封制的演变:开始于周武王,推广于周公旦,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定义: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源自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内容: 结合宗法制树状图理解
①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②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服从大宗
③大宗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4、特点:就周王室而言,周王是大宗,王位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小宗,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国内,诸侯为大宗,侯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小宗,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封地内,卿、大夫为大宗,职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小宗。因此,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与小宗之间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6、宗法制的评价
①积极作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家”密切结合起来,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②但是,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jiàn)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五、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制度。
2、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带有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特点。(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3、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往往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4、我国早期政治制度还以礼乐为工具从思想上强化王权。
5、我国早期政治制度虽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知识延伸】
Ⅰ、嫡长子继承制
★ 怎样判?为什么?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朝是个神权色彩重的王朝 B.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以神为主
C.商朝人对鬼神的怀疑 D.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上
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3.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4.在西周分封之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力不包括( )
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 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
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称 谓
妻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 C.大哥(25岁)
妾二 D.二哥(22岁)
6.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7.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8.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9.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10.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11.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二、材料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 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成为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