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630字。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预习】
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哪一年?结束于哪一年?结果如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在这次战争中失败?
3、《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分别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爆发义和团运动?
5、列举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一口号(根据这一口号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义和团运动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有哪些?
6、《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年?条约中规定了哪些内容?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重难点解析】
一、《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方法记忆:“两口(子)分工”)
项目 内容 影响
①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被迫举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腹地
④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二、认识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
爱国性:在民族危机的形势下,该口号反映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同帝国主义进行抗争。
局限性:“扶清”虽然有扶中国、保中国的含义,但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的警觉,反而被清政府利用和出卖;“灭洋”虽能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也表现为笼统的排外主义。
这也表明农民阶级的局限,不能提出科学的反帝纲领和策略。
【课堂探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