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6750字。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探究区课前自学课堂互动
【主干知识】
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
1.汉承秦制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太尉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但没有调兵权;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丞相成为执掌实际大权的最高行政长官。
2.汉的创新
(1)西汉:汉武帝重用设在宫廷内的尚书及一些侍从人员组成实际的决策机构,称为内朝。宫廷外的丞相官府机构,变成了执行机构即外朝。还划全国为13个州部(监察区),设刺史一人,奉皇帝之命,监察郡国。
(2)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下分六曹办事,三公九卿逐渐成为虚衔。
3.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魏文帝设中书省执掌机要,尚书台成为执行机构。
(2)西晋:设门下省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
(3)南北朝:门下省成为参与决策的机构。
4.隋唐时期
(1)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掌全国政务的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同列宰相,共同议政。
(2)六部职责:六部隶属尚书省,负责处理具体的行政事务。
(3)作用:三省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加强皇权。
[解读与点拨]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创于隋朝,唐代进一步完善。三省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深化探究1]
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