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的俄国》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630字。
第19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一、课前导学
【课标要求】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重难点解析】
重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国内:①政治上:农奴制下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②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业落后);③思想上:“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新思潮涌动);④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性;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国际:①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欧主要国家,所以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难点:分析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及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1)发展状况:已出现机器工厂,但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远远落后于西欧其它国家
(2)主要原因: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a.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b.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c.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贵族地主将钱财用于买天置地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本
d.政治上,俄国实行封建沙皇专制制度。
这一切都表明,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冲破农奴制成为首要任务。
二、课堂识真
一、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发展历程
⑴确立: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⑵强化:18世纪以后,包括彼得一世在内的历代沙皇采取措施强化农奴制。
⑶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不断。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⑴地主占有和,公开出售,甚至用农奴作贷款抵押。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