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80字。
第七单元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俄国的农奴制 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 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这些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 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 提供资料,分析俄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根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
新思潮的涌动 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学生演示,主张的阐述 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 问题探究 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
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和建议
本课教材从“俄国的农奴制”、“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四个方面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本课引言部分由文字描述、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三项组成。文字描述以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为内容,然后引入思考“他们为何将与西方的这场战争称为‘文明’之战,对结局为何又如此悲观”?这段材料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知识分子希望俄国经过这一沉重的打击,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这就为讲授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作了铺垫。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立足点放高一些,让学生明白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时代发展的结果。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各国事件的发生尽管有其个性,但无一例外是受到本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时代的特征。为下面的教学搭好框架。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能力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观念和全球史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设计导入性问题,如:通过第七单元的引言我们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在学生回答了这些比较浅易的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提出新的问题:俄国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亚历山大二世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些问题,可以不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不断地探求知识,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