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4
- 资源简介:
约5070字。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解读】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解读:知道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概况
二.意义
1.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2.诸子思想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1)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
(2)道家学说构成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重点突破】
一.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反映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突破提示:理论分析法。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复习思想文化这部分内容时,牢牢抓住这一点,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突破归纳:
1.道家老子
反映了奴隶制的瓦解,面对诸侯争霸,社会动乱,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提出了“无为”主张,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2.儒家
(1)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奴隶主阶级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礼”,即恢复西周奴隶制等级制度。
(2)孟子、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3.墨家墨子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墨家学派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应运而生,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