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六单元(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doc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doc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学案].doc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教案].doc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doc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doc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doc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ppt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教案.doc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学案.doc
├─岳麓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新中国外交(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学案.doc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教案.doc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ppt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doc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案.doc
├─岳麓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doc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doc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学案].doc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doc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2课 鸦片战争 学案.doc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
│第12课 鸦片战争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doc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doc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doc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doc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学案.doc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doc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doc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案.doc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案.doc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doc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doc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学案.doc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教案.doc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学案.doc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教案.doc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doc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doc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学案+教案打包)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doc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ppt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1课,作为高中历史教材的开篇,是整个整个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主要讲诉了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不仅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本单元内容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即:一、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转变;二、中央集权和专制皇制权的不断强化。其中第1课主要进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种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目重点介绍商朝以“服”为核心的“内外服联盟”政治制度的建立;第二目“封邦建国”,讲西周在商朝“服”,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分封制度”;第三目“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讲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并与分封制密切结合的宗法制度。
二、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在高一年级开设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相关内容,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建构能力,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对模块式教学比较生疏,对问题的探究尚缺乏系统认识,对问题的理解有时容易偏激。
四、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识记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西周分封制及宗法制的基本内容;理解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特点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与作用;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和评价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这一历史过程中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发展中的内在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对“内外服联盟”与“封邦建国”的共性与差别展开比较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从内外服制度到分封制、宗法制,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以此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历史朝代歌》,可以帮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朝代更替,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激课标阐述: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标领会:
要求学生掌握主干知识如秦统一六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基本事实。
分析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本课分析】
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又与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看图片、视频等,预习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课重点: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难点: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听故事 学历史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把大军开至东周的首都洛阳,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继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很有取而代之的意味。王孙满委婉的说:“一个国家的兴旺在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楚庄王很不服气的说:“你不用自持有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和铁,只要我们斩断戈戟的刃尖,足以铸成九鼎。”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了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社会现象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国力量强大;
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公主的地位;
诸侯争霸;
各国变法图强,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强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本第一框相关内容,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重要历史背景。
课件显示:
【课标要求及解读】•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本节课从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历史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从而总结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列的“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个学习要点编写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很多,在一课时的篇幅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择取最具特色的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作为典型,通过其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其概念的讲解不要做过多的解释,要重点梳理其演变的脉络。
【教师对策】
以问题为牵引,以资料为支撑,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感受、探究历史,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课试图通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年级 高三必修一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题目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本 岳麓书院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试说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丞相制向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及其加强皇权的作用。三省制向一省制的演变。
2、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3、监察与誎议制度(人教版没有,岳麓版有)
能力目标 归纳各朝代史实并分析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过程方法 创设历史情境——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分析评价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监督与誎议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同时认识到其实质是人治、专制。
教学重点 理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
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 各项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梳理古代史朝代顺序及时间
夏朝BC2070-BC1600
商朝BC1600-BC1046
西周BC1046-BC771
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5-BC221
秦朝BC221-BC207
西汉BC202-DC9
东汉25-220
故事过渡
新课教学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
1、 秦朝-三公九卿
2、 汉武帝-中朝(内朝)(图)
3、 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权力
4、 魏晋南北朝出现三省名称
5、隋唐三省六部制
① 内容、职能(图)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 隋称内史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②特点:相互牵制、互为补充、
分工明确
③作用
A三省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三省六部制表明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对后世深远影响。六部一直沿用到清末。
6宋朝:二府三司制
7元朝:中书一省制
影响:相权过重、威胁皇权,政局动荡
新课小结
课堂练习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歌曲导入。
(点击课件)据《史记》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思考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
思考2: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思考3: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提示:
1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
2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3反映了: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事无巨细,皇帝独裁;③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此问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机构演变由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并画出西汉、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它朝代了解即可。
师:根据课件上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分析其特点。
生: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点击课件)知识拓展按唐制,每遇到中央颁布诏敕,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的场所称为“政事堂”,此即政府的最高机构。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此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师:材料说明了什么?生:分权。
(点击课件)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才兴起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已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国家的不慎重决定。
师:材料说明三省六部制的本质是什么?生:人治。
(点击课件)“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宰相则采用委员制的。” 结合材料和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学生画出“宋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学生理解宰相权力再次被一分为三。
师: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370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 学生画出“元朝一省制示意图”。
师:元朝一省制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反弹,为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作铺垫。
师生共同小结第一子目: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 建立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完善
宋:二府三司制 演变
元:一省制 演变
师: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之一。在隋唐宋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成熟的其它两点表现我们下节课再共同学习。
小组讨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分权与今天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一样吗?
1背景 2实质 3产生 4内容
参考提示:
1背景和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在专制制度下产生的,其实质是皇权加强的产物。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是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产生的,其实质是近代民主制度的体现。
2产生和内容:三省六部是皇帝设立的,成员是由皇帝任命的。三省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这三种权力是由宪法赋予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