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12
- 资源简介:
约4740字。
第二课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给了我们一个重大的教训是: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是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那么当时除了农民阶级,中国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全称也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那么资产阶级为民主革命又做了哪些努力呢?他们的斗争史否能讲中国的革命引向成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二课: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义
1、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压迫的工具,当时清政府提出的预备立宪更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人民逐渐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摆脱民族危机,才能摆脱被宰割的现状。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革命条件:
当时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的条件也日渐成熟。首先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