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4180字。
教学设计方案
2013年7 月5 日
课题名称 历史课《辛亥革命》的教学设计 任课
教师 学号 2010420016
课题来源 人教版高一历史 姓名 燕丹丹
教材分析 学习本课既需要具有充沛的感情,又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于中国近代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场革命,一定会对了解它的人们给予思想上的激荡;这场革命的匆匆收场,值得人们进行冷静的深层次思考。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学情分析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史实进行过学习,为高中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史实了解不多。像辛亥革命的时间及领导人等基础知识,百分之就九十的学生是了解的。关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他们也不甚了解。大概一半的学生知道辛亥革命的爆发与同盟会,清末新政等有联系。关于辛亥革命的结局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失败的,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但是大多数学生知道辛亥革命的意义,如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等等。
其次,高一的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是来源于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但是,也有许多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知识是通过影视资料及人物传记等途径了解的。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基础情况。高中生对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已经掌握,但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比如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要把重难点放在辛亥革命的评价等问题上。
最后,要了解高中生与初中生的不同。初中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制约,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学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高中生的思想正在逐步成熟,理性思维基本成熟,而且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所发展。所以高中的历史教学更应该侧重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一些深层的历史问题。因此,对于那些难度大的问题,存在争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让学生锻炼分析历史,解读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变得更加理性。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在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也要注意感性教育,要注意历史的情感教育。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