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岳麓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5/20 16:05: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原力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70字。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么资产阶级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一任务的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一、学情分析
  高一的同学对学习大多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期待在成绩上得到提高来增强学习信心,也希望在历史课堂上得到趣味从而增强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表演来提高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也发掘和鼓励对表演有兴趣天分的学生,实践“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的理念。并结合现实时事,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并促进学生对现实的关注思考。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也较为容易理解的事件过程(亦即武昌首义的视频材料)入手,使学生对事件有一定了解和兴趣,再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对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评析,进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讲出自己的看法。比较符合从已知到未知,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材料,以及设计问题、提供思路、深化认识等方式,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了解袁世凯夺得领导权的过程和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对辛亥革命做出理解性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掌握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历史短剧表演,提高学生兴趣,体验历史。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人士的事迹,感受青年人对时代、社会责任的探寻和勇于担当。
  2.通过感受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首创意义,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进一步体会民主共和的涵义。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2.难点:评价辛亥革命。
  四、教学用具与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powerpoint演示。
  教学方式:教师语言表达;学生讨论,发表看法;历史短剧表演等。
  课前准备:请四位同学报名排演历史短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讲了什么》。
  五、教学过程
  【问题1导入】板书一幅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询问同学们可知道挽联纪念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课件展示图片:
  1.“天安门广场上的孙中山像”;2.“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访问团拜谒南京中山陵”;3.“吴伯雄完成拜谒仪式后,挥毫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人们对孙中山的评价,如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