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 资源简介:
约9780字。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何汉勇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学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 知道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4、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二、讲知识体系梳理
一、 百家争鸣
1、 含义:百家: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
2、 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3、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地位(影响特点)
墨家 墨子
小生产者 兼爱、非攻、尚贤
道家 老子
奴隶主阶级 ①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辩证法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
奴隶主阶级 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逍遥的人生态度)
法家 韩非子
封建地主阶级 ①以法治国
②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变法革新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百家争鸣的意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