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8/13 14:55: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renhe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80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重点讲解】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应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连续三次作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得到汉武帝赏识。
  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这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节约了民力,保证了农时,使土地和劳动力有了比较稳定的结合,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有为”政策的时代需要,因而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节约民力,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总之有利于扭转汉武帝时代内外松弛的局势。从思想史来看,董仲舒通过对《春秋》的解释,将先秦的儒学思想与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起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并且因为汉武帝的赏识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政策的实施,而获得统治地位。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难点分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表现及其后果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新旧制度的交替,导致思想学术界的学派纷呈、互相争鸣,出现了我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百家争鸣”时期。秦朝专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汉武帝时代,一方面国力日盛,“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而新儒学恰恰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汉武帝遂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三项重要政策。其一,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因此大兴。其二,将儒家经典确立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且兴办太学,自此,儒家垄断了教育,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其三,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也逐渐获得了独尊地位。可以说,汉武帝的文化体制改革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