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说课稿6
- 资源简介:
约4470字。
《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4、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过程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学习中如果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屏幕展示)与广东有关的一组图片——有黄埔军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等,最后出现虎门销烟广场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并指出:在这些地方曾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它们又分别承载着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