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3
- 资源简介:
- 约1740字。《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分析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
教学难点:
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是难点。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派袁世凯编练新军;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农民阶级则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但最终都失败了。
教学重点:
①《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导语:中法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灭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面对民族生存危局,各阶层民众纷纷行动起来,寻求彻底摆脱苦难的答案。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背景
日本:
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
②经济危机,国内矛盾重重
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④长期充分的战前准备:
政策上,“大陆政策”;军事上,扩军备战,搜集情报
中国:
①政治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材料:慈禧挪用北洋水师军费庆寿与日本天皇皇后捐献首饰作军费对比)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③军事上:有限的近代军事装备
④态度上:认识不足,虚骄自大,“避战求和”,寄希望于西方列强“调停”
2、战争经过: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爆发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
重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