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090字。 必修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的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
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5、通过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世界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在全世界人民在憧憬和平的时候会这样预言:“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凯南所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是什么含义,其中的“战争”指的是又是什么样战争呢?而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