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3950字。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黄河和长江两大农耕系统的形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利系统的完善,以及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事实概括出一般特点和特征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讨论问题,了解生产工具的改进,归纳我国古代生产工具变化和农耕方式的逐渐成熟,利用史料,分析想象,学会论丛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概况,并体验先民的伟大和中国人民勤劳、奋发的历史、引导学生去关注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教学重难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南稻北粟的原始种植结构
(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多个农业中心(多元)的出现。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3)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
(1)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以种植业为主,是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2)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小结:
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
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
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
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
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以耒耜为主要农具进行生产的时代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造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
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1)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