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00字。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编写者:鲍冬生、吴海燕、郭家勇、祝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列举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变化:
(1)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
(3)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推广。
2.列举中国古代水利成就。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井渠”: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唐代: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管理。
(5)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3.生产工具的演变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原始社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后来出现骨制耒、耜、石斧、石锄、石铲等。商西周时期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但有少量青铜农具,后来出现了中耕农具等。春秋时期,开始有小件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秦汉时期,铁农具向边疆传播,普遍使用牛耕、马耕,出现耦犁和耧车。唐朝时期,出现了曲辕犁。
上述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生产工具量的增长,包括数量增多和品种增加,又指某种生产工具自身的不断完善,如西汉时直辕犁的应用到唐时改造为曲辕犁等。其次是生产工具质的飞跃,即旧质工具的淘汰和新型工具的诞生。如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等。
4.土地制度的变化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演变。在生产力水平处于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土地制度是氏族公社所有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西周时期,土地制度逐渐演变成国有制,土地归国王所有;在此制度下,具体推行了井田制,其特征是:(1)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2)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3)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铁犁牛耕的出现),使私田大量增加;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这些都导致井田制的瓦解。在春秋时期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