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50字。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的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联系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史实,比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以及影响等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阅读斯大林的一些文章、农业集体化情况等相关历史材料,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导入:
列宁逝世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形成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板书课题)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924年1月列宁因病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他抛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回归到“战时共产主义”思路上来。
1、苏联工业化的困难(背景):
(1)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内部技术落后、资金短缺,
(2)外部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威胁。
(3)并且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