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80字。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课程标准】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课标解读】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应该掌握两项政策实施的背景、原因、目的;两项政策的内容、实质与实施过程、结果;两项政策的作用、影响。通过上述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评价两项政策的作用。
2.斯大林模式:应该把握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把握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过程;把握斯大林模式对苏联、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应结合历史发展全面地、公正地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
【考试大纲】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知识梳理】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原因:
①国内: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企图恢复其失去的政权。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②国际: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队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刚诞生的 。
2.内容:
①农业方面:实行 ,农民除保留 、 和 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
②工业方面:普遍实行 ,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③流通方面:取消 ,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④分配原则:强制劳动,实行 的原则。
3.评价:
①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 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影响了工农群众的积极性。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国内战争结束: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亟待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②经济政治危机:农民对 的不满与日俱增。国家也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施
3.内容:
①农业方面:以 代替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 支配。
②工业方面: 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 经营; 和
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 。
③流通方面:由 转为允许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