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10字。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课标解读】
应掌13-18世纪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特征及其发展概况;“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目的及其消极影响,“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后果。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迟缓、中国已经落伍的本质,人事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生产工具、统治者的政策和观念等方面全方位认识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考试大纲】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知识梳理】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一)成就
1.农业发达: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大范围扩种;
、 等高产作物引进; 广泛种植,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的发达:世界领先的工农业生产技术著作是《 》; 已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3.商业的繁荣: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 , 资本日趋活跃。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一大批 等兴起。
4.国力强盛: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突出表现为 的扩大和 的增长;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
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 和 的中心地区之一。
(二)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生产关系的调整:赋税制度的改革,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封建统治者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鼓励生产。
4.有力的社会环境: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广大民众的主力作用。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产生: 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 经营形式。
3.概况:苏州工匠分 和 两种,已经形成 市场;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出现了 、 和 较高的民营手工工场。
4. 特征: 劳动;雇佣和 关系。
5.地位: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6.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
(1)小农经济: 、 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