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30字。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
1.课程目标点击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向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学习主题的第二课,介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是抗战的关键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课标所确定的中国近代史的和本册教科书的重要内容。
【学生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对于日军侵华战争,学生从小学教科书和影视作品中已获得一些粗浅的了解,对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也已模糊地认识,但不深刻。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初中学生对待历史课,在课堂上,比较轻视历史学习,因为历史课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弹性、隐性,都使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所感染的学生难以在表层对其加以认同,但在深层,他们能够初步感知到人文学科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一是如何准确地再认再现有关本课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二是具体史实的深层认识问题,尤其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的理性认识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从对教学前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需要及其学习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来看,兴趣不是很强,要求多讲些故事。作为历史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让那些深层的东西表象化,从形象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考,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设计思想】
本课的历史发展主线相对清晰,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料、抗日战争的历史遗迹和抗日救亡歌曲、地方史等来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