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00字。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谢艳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即“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这不仅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时又对后世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学术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教材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都是独立的,没有将各派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来,即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百家争鸣”中的“争鸣”就很难反映出来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涉及到的内容非常抽象和简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整理这方面的内容,并将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学情分析:
1、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有关先秦诸子百家的知识的学习。如:《论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又如: “农耕文明时代(下)”第一节第一目“礼乐文明的确立 ”中的“百家争鸣”中已学习了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但是,由于语文课的重点和历史课的重点不同,学生可能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依然不是很到位。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先人的思想智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学生认知能力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分析儒家思想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比较法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使学生意识到这是时代的需要,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