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90字。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
一、 课标要求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 学习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录像再现历史,获得有用的历史信息,感受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中日《马关条约 》的签订及影响,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列表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导入新课:音乐和照片导入
(一) 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5分钟,讨论合作,完成标注,并归纳基础知识)
(1)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历史上称之为 ____。
(2)1894年9月,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致远舰管带___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后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实行“避战保船”,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___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
(5)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
(二)走进黄海,感受悲壮
看影片 ,并回答问题:
(1)刚才的片段发生在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中?谁给我们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 邓世昌殉国后,有人写了这样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体现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3) “致远号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他断然拒绝。”假如你是邓世昌是否也会这样做,为什么?
(三)解读史料,分析原因
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四)角色扮演,体验屈辱
下文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请三个同学分角色带感情朗读: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 难道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 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 “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 “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如果这样,立即派兵到台湾。”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