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50字。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
2.掌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出现。
3.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大大地便利了交通运输,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进一步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与之相伴随的是它更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由于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作为代价的。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起了巨大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应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是很有限的,可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2.文化生活的变迁。
3.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总括法。可以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入手,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导入新课。
2.图片资料运用法。充分运用书上媒体如导言图片、引文剧照等培养学生通过上述媒体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法。对于交通、通讯等的传入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应作客观、公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4.实地调查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课后)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所发展,出现了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有民主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趋势。
[教师导入]上面我们谈到的仅仅是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