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岳麓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8/23 15:13: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renhe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560字。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         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
  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国有企业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
  ⑵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梳理】
  1.伟大决策:“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前提。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左”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从而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2.农村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984年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其核心内容就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单干”,农民获得有限的自主权。
  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进程:一是自发和初步推广阶段,“文革”后安徽个别地区自发出现,安徽和四川率先试行;二是肯定和全面推广阶段,中央的及时肯定推动了责任制的推广。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2)发展乡镇企业: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深化•拓展】
  什么是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状况如何?
  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包括社会经济的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如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国民经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