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12870字,有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度高三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 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夏商早期农业。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其中的“協”字反映了三耒共耕,可以推断当时已经使用耒耜耕地,故①项正确。材料提到“(王)大令众人”,可知当时的耕作是众人完成的,可以推断出是集体耕作方式,故②项正确。材料提到“協田”,说明当时采用集体耕种的方式,井田制下公田由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故③项正确。在殷商时代书写并不方便,将农业生产活动记载入甲骨文中,体现了农业活动在当时的重要性,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 下面是某学者对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对表中信息合理的解释是
A. 抑商政策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 B. 耕地增多推动人口增长
C. 明清时南北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D. 人地矛盾逐渐得以缓解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表格是关于“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的内容,与农业商品化无关,故A项排除;结合表格中全国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以及全国总人口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全国土地面积的不断增多,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人口也在不断增多,据此可以得出耕地增多推动了人口的不断增长,故B项正确;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北方与南方耕地面积有差距,但也不至于严重失衡,故C项排除;材料中数据无法得出人地矛盾的缓解,故D项排除。
3.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不同农作物轮换种植),并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项较为合理
A. 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 诗中指出稻、麦产於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 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 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依据所学可知,轮种制是指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轮番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耕作方法。白居易的诗体现不出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且文学作品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可以作为史料,但不能作为唯一的证据使用,只可作为旁证。分析选项,C项表述恰当,故应选C。
考点:历史研究•史料的运用•文学作品的应用
4. 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
A. 打破西方科技垄断 B. 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
C. 中国农业技术革命 D. 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叙述的是中国在冶铁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对西方科技进行阐释,更得不出来打破西方科技垄断,故A项排除;依据“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可得出会提高冶炼的质量,与规模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冶炼技术,无法看出农业技术革命,故C项排除;“活塞式鼓风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金属的质量,似的金属工具进一步得到推广,故D项正确。
点晴:解题时紧扣“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结合冶炼技术的提高,冶炼的质量不断提高,得出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5.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答案】D
【解析】从材料“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长期的战乱和争霸导致英国商人实力的强大;由此梁柏力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