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16 8:58: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道小题,约14660字。

  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全卷共6页;全卷2大题35小题;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卷上的年段、原班级、原座号、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座位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卷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卷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 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 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
  D. 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级宗族成员都以“宗子”为中心,体现了宗法制当中的等级秩序不可僭越,B正确。材料未涉及“神”,A错误。材料中只说了“家”,没有“国”的信息,排除B。虽然材料中有“尊祖”和“敬宗”,但这只是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
  2. 据考证,西周至春秋早期,一些相距甚远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A. 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
  B.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 宗法制确保同族文化的延承性
  D.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答案】D
  【解析】分封制度下,随着土地和土地上奴隶受到分封外,青铜器等工艺品随之分封,体现出青铜文化的向外传播,故D正确;标准化生产不符合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故A错误;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诸侯有义务服务天子,故B错误;材料说明的分封制影响,故C错误。
  3.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人对汉代李广将军封王的认识,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自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汉文帝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汉王朔
  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 宋何去非
  “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 明董份
  A. 李广遇不逢时
  B. 李广心胸狭窄
  C. 李广未被封侯
  D. 李广没有军功
  【答案】C
  【解析】 第一则材料大意是 :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让你生在高祖时代,被封个万户侯都算不得什么,说明汉文帝认为李广未封侯原因是李广遇不逢时;第二则的大意是:没有比杀死已经投降的俘虏更大的错误了,这就是将军不能被封侯的原因,说明汉朝王朔认为李广未封侯的原因是李广错杀俘虏。第三则材料“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由其治军不用纪律”,说明宋人何去非认为李广未封侯原因是军纪不严。第四则材料“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其不侯故宜”,明人董份认为李广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因此不得封侯。从四则材料可以得知,四人对于李广未封侯的原因意见不同,但可以确定的历史事实是李广未封侯,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给出四则材料,让学生选择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即寻找四则材料共同肯定或确定的历史信息,答案要符合所有材料,不能与其中任何一个材料有冲突。A选项只符合第一则材料,B选项只符合第四则材料,D选项史实错误。因此答案选C。
  4. 元朝在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的划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史书记载最为明晰,即东至大海,西至鄱阳湖与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扬子江与河南行省扬州路接界,南与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东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与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东北到松江府海岸,西北与河南行省安庆路接界。从材料可以得出元朝设行省主要目的:
  A. 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中央财政需要
  B. 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军亊控制
  C. 有利于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
  D. 防止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的划分……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制往往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行省制满足中央财政需要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加强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的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防止武将专权的问题,也没有体现行省对地方的监察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
  5. 明代官员海瑞充任地方官时,自述对案件的斟酌标准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届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教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这体现了明朝时:
  A. 宗法制的影响还在
  B. 海瑞秉公执法,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C. 没有完善的司法制度
  D. 保持了统治阶级权力的稳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宁屈其弟”“宁屈其侄”“宁屈富民”等信息,可以看出审理案件标准不一,体现出明朝时期司法制度还不够完善。故答案为C项。A项不能说明“宁屈乡宦”“宁屈小民”,排除;材料不能反映海瑞秉公执法,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6. 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答案】A
  【解析】柱状图体现出用于农业的工具多样化,有碎土工具、刨土工具等,体现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农业生产,不是官营手工业特点,故B错误;冶铁业应该多样化,并不是单纯农具为主,故C错误;D中全面说法绝对。
  7.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答案】D
  【解析】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东部地区,所以唐代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说明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长江下游地区属于南方,所以唐代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则说明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商业而非交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城市兴起体现的是商业的普遍发展而非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帮的涌现是在明清时期而非唐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中国农家家都在村耕作之余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规模小但聚在一起就是惊人的数量,结合所学可知正是这样的小规模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科学技术”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中国的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
  9.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