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16 8:55: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6道小题,约8230字。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是为了
  A. 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B. 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 确保《权利法案》实施
  D. 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答案】A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
  2. 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半个多世纪女权运动席卷世界各国,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
  B. 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 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D. 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女工投入“一战”军工企业等,为一战作出了贡献,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从而带动政治权利的改善,D项正确。材料强调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不是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政党政治的内容,而是强调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B。材料体现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而不是彻底的胜利,排除C。
  3. 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A. 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C.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精神
  D. 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英国革命后“很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主张以法制限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即体现孟德斯鸠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材料没有体现孟德斯鸠反对英国革命的态度和三权分立思想,排除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4.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不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出处 记述
  《中西纪事》 五月三十日,英军撤,三元里等乡数千人,中途设伏,歼敌百余,围困英军,义律请知府余保纯弹压,民众渐散。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靖逆将军奕山上奏:五月三十日,英军焚掠三元里,义勇与之相战,斩英军先锋霞毕及兵弁10余人。
  《夷氛闻记》 英军暴行,三元里九十余乡聚众数万拒堵,英军出战,民众佯退,诱至牛栏岗围歼。义律求救于余保纯弹压,民众始退去。
  《南海县志》 五月三十日,英军前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与之相战,斩其头领,歼敌数百。
  A. 三元里乡民五月三十日首先集结
  B. 英军在与民众交战之中遭受损失
  C. 乡民战果有限且缺乏既定的战术
  D. 余保纯劝解弹压是民众撤退原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四则材料中都提到三元里乡民与英军作战,但没有都涉及战果有限、缺乏既定的战术的信息,故C项错误,所以选C。材料涉及三元里乡民五月三十日首先集结,并与英军作战,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四则材料都涉及英军损失情况,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材料中涉及余保纯劝解弹压民众,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点睛:本题材料新颖,以不同史籍关于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解读。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史料的比较鉴别能力,要求学生既能到书本中去,又能跳岀书本外,掌握一定的解读史料的能力,不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
  5. 1898年,《农学报》载叙福建茶商有人“至印度学习,归用机器焙制,去岁出口四万箱,获利甚厚”。1905年,两江总督派员赴印度等地考察茶业,考察归来后力主设立机器制茶厂。这说明
  A. 竞争与交流推动传统茶业转型
  B. 洋务运动扩展到农业领域
  C.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印度
  D.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两江总督派员赴印度等地考察茶业,考察归来后力主设立机器制茶厂“表明竞争与交流推动传统茶业转型,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6. 《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作策略上的退却”。这一叙述表明
  A. 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
  B. 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
  C. 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成功运作者
  D. 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在民国初年对革命党人进行暂时的妥协,反映的是袁世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其政策的适应性、实用主义特征,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以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力量,暂时伪装妥协,并没有反映出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在民国初年对革命党人进行暂时的妥协,反映的是袁世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调整,体现不出不择手段的特征,排除B。材料主要讲的是袁世凯对革命力量的妥协,而不是孙中山的妥协,排除C。
  7.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这反映了
  A. 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
  B. 党旗成为根据地的象征
  C.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D. 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可以看出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这反映了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国旗而不是党旗,排除B。材料信息中体现的是国旗的悬挂,和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无关,排除C。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是对的,题目问的是这种行为反应的实质问题,排除D。
  8.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苏联这种外交政策显示了苏联
  A. 试图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国家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