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2(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民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9/26 16:08: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浙江专用版)2018_2019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打包4套)人民版必修1
浙江专用版2018_2019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学习总结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14248.doc
浙江专用版2018_2019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14242.doc
浙江专用版2018_2019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14244.doc
浙江专用版2018_2019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14246.doc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图示法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并理解其革命性、结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
  2.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
  3.联系时事,理解当今中国落实外交目标及扩大并深化多边外交关系的表现。
  [学习目标]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b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辨析比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1954_年4 月至7 月,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出席会议。
  (2)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3)成果: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意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4 月,29 个亚非国家出席会议。
  (2)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了赞扬和拥护。
  (4)成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显示了亚非人民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思维点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关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论基础。
  (2)“求同存异”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中的具体体现。
  第2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
  [学习目标]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2)中美关系正常化 b
  (3)中日邦交正常化 b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
  (1)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2)广大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崛起。
  (3)新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过程
  (1)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周恩来拒绝。
  (2)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2)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解识记]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历史认识]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一方面是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发展相关,更重要的是中国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美国方面:20世纪70年代,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
  (2)中国方面: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过程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年4月 “乒乓外交” 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年12 月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年1 月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影响:中美两国关系从长期敌对到走向缓和,成为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
  [易混易错]
  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建交,而不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因为尼克松访华只是表明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1)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积极推动。
  2.概况: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决定建立外交关系。1973年初,中日双方互派大使。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易混易错]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其根本原因。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学习目标]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b
  (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国际形势的发展。
  (3)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内容
  (1)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3)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意义
  (1)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思维点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调整不是单纯为应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主动行为,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前提: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成果:2000年9月,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导举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3)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①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①成立
  a.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于上海会晤,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b.2001年6月,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②意义
  a.丰富了中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