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达标训练试卷(29分)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打包29份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2.3 伟大的抗日战争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3.1 太平天国运动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3.2 辛亥革命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4.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5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人教版必修1)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5.2 外交关系的突破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6.1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6.2 卓尔不群的雅典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6.3 罗马人的法律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7.1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7.2 美国1787年宪法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7.3 民主政治的扩展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8.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8.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8.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9.1 美苏争锋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9.2 新兴力量的崛起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9.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oc
基础夯实
1.右图是夏朝的启,下面对其取得王位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家天下”变为了“公天下”
B.禅让制代替了王位世袭制
C.是历史的倒退
D.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答案D
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分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先代帝王的后代、功臣和王族成员,而平民不在受封之列,故乙同学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3.“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
A.先代贵族的后代 B.功臣
C.王族 D.少数民族首领
解析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即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答案C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在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答案A
5.《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诸侯国反叛西周,周厉王命令禹出征,生擒反叛的诸侯王。这说明宗法分封制下的原则遭到破坏,分封制趋向衰落,但还能维护王权。
答案A
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与中国地名的关系。山东简称鲁,源于西周时期分封的鲁国;山西简称晋,源于西周分封的晋国,故C项为正确答案。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六个省区的简称分别为豫、冀、湘、鄂、粤、桂,均不是西周时期封国的名称,故可排除A、B、D三项。
答案C
7.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通过凝聚宗族力量,维护统治的稳定。研究宗法制度可考察( )
解析长城是军事工程,与题干不符,A项排除;曲阜孔庙是为纪念孔子所建的庙宇,B项排除;京杭大运河是隋朝开凿的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D项排除;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即指黄帝,其为中华民族始祖,与题干相符,C项正确。
答案C
8.史载周公制作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说法,最为恰当的是(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外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答案C
9.“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对当今中国的积极影响,即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故B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B
10.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解析宗法制度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重要原因是此举违背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原则,故选C项。
答案C
能力提升
1.“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朝人对鬼神非常怀疑
B.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以神为主
C.商朝神权色彩浓重
D.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上
解析商代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由此可见,人们对神有着无比的崇拜,而不是怀疑。
答案A
2.(河南豫北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答案C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周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基础夯实
1.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同时满足材料中提到的四个条件应该是秦汉时期。秦朝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确立儒家的主体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选B项。
答案B
2.右图为某博物馆藏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
A.是大一统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解析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通过多种措施,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海内皆臣”也体现了国家统一,皇权至高无上。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分土建邦”“攻战日作”及“乃今皇帝……兵不复起”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诸侯混战的局面再次出现。故选C项。A、D两项是秦朝的措施,但与本题无关;B项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答案C
4.秦王嬴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他的真实意图在于( )
A.标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创新
C.显示与众不同 D.强调君主的权威
解析作为最高统治者,其所采取的措施与做法的最终的目的都是巩固自身的统治。“皇帝独尊”即是通过强调君主的权威来为巩固统治的最终目的服务。故选D项。
答案D
5.“陛”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立,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后来,“陛下”代指皇帝。“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解析皇帝由近臣保卫,群臣的话由侍卫转达,都表现出古代专制帝王高高在上的权威,这说明了专制皇权的独尊地位。故选A项。
答案A
6.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列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B.实行“公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皇帝临朝不理政
D.皇权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
答案A
7.
嬴政统一六国后设立右图所示官职(御史大夫)以制约相权,确切地说,其主要职责还有( )
A.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B.下达诏令并监察百官
C.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D.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解析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图中所示的官职是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B
8.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解析依据“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分析,此官职为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所以本题选C项。
答案C
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基础夯实
1.“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
A.废分封,设郡县
B.设立中朝和外朝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实行行省制度
解析题干要求找出“汉承秦制”同时还予以创新的史实。A项为秦朝的史实;C项属于隋唐的史实;D项为元朝的史实;只有B项为汉朝的史实。汉朝在继承秦朝中央官僚制度的基础上既设立了外朝,同时又形成了中朝牵制外朝的权力。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2.下表根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 )
姓名 官职 出身
萧何 相国 县吏
陈平 丞相 游士
周勃 太尉 吹鼓手
樊哙 左丞相 屠夫
灌婴 太尉 布贩
A.西周:“封建亲戚”
B.秦朝:“独尊儒术”
C.西汉:“布衣将相”
D.隋唐:“金榜题名”
解析萧何、陈平、樊哙等人是西汉开国名臣、名将,据此可确定此表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现象;从他们的出身和所担任的官职可知符合“布衣将相”。故选C项。
答案C
3.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解析汉代的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皇权和相权矛盾尖锐。而三省六部制下,相权分散,各司其职,既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4.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前代没有该官职,故选D项。
答案D
5.宋朝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 )
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
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扩大宰相的权力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这指的是宋朝因加强皇权过分削弱相权而导致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分散,由此可知该大臣主张扩大宰相的权力,所以选D项。
答案D
6.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解析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C项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项反映的是察举制。故选B项。
答案B
7.(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段材料说的是什么选官制度(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