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30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打包30份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1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1单元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1单元 第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2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2单元 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2单元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2单元 第4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4单元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4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4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4单元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5单元 第1课 朝鲜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5单元 第2课 越南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5单元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5单元 第4课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5单元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5单元 第6课 两伊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5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6单元 第1课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6单元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6单元 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清单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动荡不安的世界
1.20世纪初的世界
(1)世界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2)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2.世界动荡不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希望重新瓜分世界。
③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表现:
①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集军事集团。
②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增强本国实力。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
清单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
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三对基本矛盾
(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力图寻机复仇;德国为防范法国,拼命扩充陆军,试图压制它。
(2)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却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渗透。
(3)英德矛盾:德国想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英国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愿看到德国强大并与其争夺殖民地等。
2.军事集团形成
形成过程
三国同盟 (1)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2)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的矛盾,把它拉入同盟
(3)1882 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三国协约 (1)1892 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出现
(2)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 年和1907 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这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其对立的实质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清单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巴尔干火药桶”
1.复杂的巴尔干
(1)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
(2)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②1913年因“巴尔干同盟”内部矛盾发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最后战败。
(3)帝国主义干涉:
①原因: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乱给列强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
清单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相持阶段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三条战线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地位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军队←→德军 主要战线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 巴尔干地区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2.“施里芬计划”
(1)内容: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打败法国,少量兵力在东线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2)实施:
①西线:德军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后撤。
②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3)结果: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
战前,德军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而速战速决是“施里芬计划”的灵魂,一旦破产,便必定走向失败。德国开战后不久便陷入了窘境,在马恩河战役后德军被迫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施里芬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在马恩河战役后失望的对德皇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清单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1)德、奥匈结束东线战事的计划落空,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2)交战双方均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
(3)德军准备通过凡尔登战役,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2.战况
(1)1916 年 2 月德军发动进攻,使用了飞机、飞艇和毒气弹。
(2)法军摆脱被动后,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3.结果
(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4.地位
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但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70多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其他战事
在海上战场,发生了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战役,德国的军事进攻达到高峰,德军先后投入46个师的兵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但是,德军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破产,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军顽强抵抗,逐渐摆脱被动局面,站稳了清单一 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催化剂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2)标志: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
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
(1)原因:
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美国参战,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即当时交战双方都筋疲力尽,美国认为此时参战有利于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清单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的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
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同盟国集团失败。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美国、中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协约国逐渐掌握了全部优势;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退出了一战;德奥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其国内政治危机,特别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德皇被迫退位。
清单三 综合因素的结果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
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
(1)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3)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
(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
(2)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