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卷课时作业教案单元测试卷(2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测试卷课时作业 教案单元测试卷22份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测试卷(A).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测试卷(B).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1.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2.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3.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4.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5.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作业1.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作业2.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作业3.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作业4.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作业5.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1.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2.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3.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4.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5.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1.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2.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3.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4.doc
【优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5.doc
第五单元测试卷 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2.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
A B C D
3.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作为一种寻求“制夷”之策与挽中国于危亡的开放思想,它的着眼点是( )
A.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4.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功业。”对这种“变局”应理解为( )
A.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 B.内忧外患的危局
C.外国资本主义的枪炮先进 D.面临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潮流
7.一个多世纪以来,海洋与各国历史发展时代命运之间的关系密切。近代中国对海洋方面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是
A.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8.洋务派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共同之处是都( )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强调要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
9.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12.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20世纪初,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大搞尊孔活动,推行复古教育,这说明( )
A.蔡元培的教育观念落后 B.辛亥革命以 失败告终
C.教育是袁世凯推
第五单元测试卷 B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康有为说:“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他还认为《尚书•尧典》为孔子所作,其中有谈民主政治者,尧有大事找“四岳”商议,并禅让于舜,此为四岳共和制。康有为如此主张的目的是( )
A.树立孔子的权威 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改变孔子守旧的形象 D.论证共和制的合理性
2、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
A. 反清革命的意识 B. 国家救亡的心态
C. 联省自治的主张 D. 立宪改良的愿望
3、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决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4、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玩偶之家》,这部剧作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5、1861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军军事重镇安庆之后,立即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说:“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据这段日记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
A. 剿灭太平天国,以平内乱 B. 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 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D. 兴建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6、青年胡嗣穈在某书中看到“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话,想到当时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此后便将“适之”作为自己的表字,偶然用“胡适”作笔名。胡嗣穈改名主要归因于( )
A.魏源《海国图志》的启迪 B.梁启超的《变法通议》的影响
C.严复翻译的进化论的影响 D.孙中山民主革命的鼓噪
7、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陈先生在这里举例用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借助西方文明应对工业文明的冲击 B.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封建制度
C.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以革新政治体制 D.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传统文化
9、陈旭麓在评价洋务运动时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旨在说明( )
A.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 B.变革封建制度所面临的艰巨性
C.中体西用自身存在着理论缺陷 D.洋务运动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10、19世纪晚期《纽约时报》社论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学生,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荒唐可笑的。”该社论反映了( )
A. 《纽约时报》对中国留学生存在误解 B. 清政府控制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式
C. 中体西用的理念导致留学教育的偏差 D.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1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符合这一观点的事实是林则徐( )
A. 在广东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介绍世界地理历史
B. 在《海国图志》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提出了“中学为体、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的中国人在思想界奏响了救亡图存的旋律。
本课分三目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第一目开眼看世界,阐释了鸦片战争结束、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洋务派的措施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从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几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思想的沿革变化。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要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3)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视频导入→
播放鸦片战争的片段。
请学生设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大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