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11420字,有答案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B.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二十四节气发展沿革,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历法,说明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故C项正确;古代历法完全按照农民经验总结,并不是严密的,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节气确立,并没有比较南北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历法再不断总结中定型,并不是因循守旧,故D项错误。
2. 司马迁《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漕渠
D. 白渠
【答案】A
【解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蜀守冰凿”可知该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位于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故B项错误;漕渠和白渠都是汉代修筑,位于现在陕西西安附近,故C和D项错误。
3. 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
A. 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B. 严格市场的管理
C. 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
D. 草市已经出现
【答案】C
【解析】“夜市千灯”“如今不似时平日”说明扬州城市商业活动不在局限于白天,体现出唐朝部分地区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城市商业活动,故A项错误;夜市的出现,说明政府对于市场的管理并不是相当严格,故B项错误;草市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材料描述的是夜市场景,故D项错误。
4.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之后,秉性端正、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 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C. 明代商人更注重道德修养
D. 传统观念受到社经济变动的冲击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小说中对于商人形象描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对商人看法的观念,故D项正确;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当时士人主流价值仍然是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商人重视道德修养的信息,故C项错误。
5. 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说明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产生于手工业领域,故D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农业种植领域的变化,未体现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故C项错误。
6.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
A. 世界中心地位确立
B. 出现了“商业革命”
C. 出现了“价格革命”
D. 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由于大量的白银流入西班牙从而造成了白银泛滥,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要,这就是“价格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世界中心地位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故B项错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