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作业+单元检测试题(3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年秋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课后作业+单元检测)
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ocx
第11课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docx
第12课 新时期的理论成果.docx
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docx
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ocx
第15课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docx
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docx
第18课 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docx
第19课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docx
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docx
第20课 破解生命起源谜团的进化论.docx
第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docx
第22课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docx
第23课 流派纷呈的世界美术.docx
第24课 蓬勃发展的音乐和影视艺术.docx
第2课 宋明理学.docx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docx
第4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docx
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docx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docx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docx
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基础达标]
1.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仁”和“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3.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
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大一统”理论 B.“罢黜百家”
C.“天人感应” D.“仁政”思想
[能力提升]
6.《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7.“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8.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
……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基础达标]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3.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
姓名 称号 思想家
籍贯 福建泉州 主要思
想主张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生卒年 1527~1602年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4.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5.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
A.“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
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7.顾炎武主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矣”。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将其概括为(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中,在唯物主义哲学领域成就最突出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9.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社会秩序 B.强化中央集权
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
2.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
3.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D.“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4.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
A B C D
5.“汉代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有既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
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
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
6.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7.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