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道小题,约13580字。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 在甲骨文里,“帝”字所象的是架起木柴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于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 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 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 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答案】B
【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
2. 《尚书•多方》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材料中两个“民主”的意思
A. 主体相同,内涵一致
B. 主体不同,内涵一致
C. 主体相同,内涵相反
D. 主体不同,内涵相反
【答案】D
【解析】《尚书•多方》中的“民主”是指为民做主的、有德行的君主,主体是指统治者个人,内涵是一种专制制度色彩;古希腊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是一种政治制度,主体是公民,内涵是奴隶制民主制度,故D项正确。
3. 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
A. 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B. 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 实际上指出了贤人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D. 成为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
【答案】C
【解析】柏拉图的主张是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反思,即强调国家应由智慧者管理,故C项正确;此时欧洲的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故A项错误;从题干所述可知,没有涉及古代希腊政体的内容,故B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国家学说,且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还有古希腊思想家如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故D项错误。
4.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A. 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
B. 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C. 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D. 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直接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接受小说内容,其获取文本的方式主要有购买、转借及租贷;间接读者则依靠听书、看戏等途径,间接接受通俗小说的内容;直接读者与间接读者又分别确立了明清通俗小说两种基本的传播方式:版籍传播与曲艺传播;故可知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的比较,故无法推断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而是强调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而是强调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排除D。
5. 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他意在说明
A. 古希腊创建了逻辑体系
B. 西方哲学思辨传统悠久
C. 逻辑学催生了近代科学
D.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别
【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西方科学的发展的两大基础,一是希腊的形式逻辑体系,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系统实验(属于归纳逻辑),说明逻辑学催生了近代科学,故答案选C。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中未体现东方思维模式,故D项错误。
点睛:主要陈述了西方科学产生的基础,“形式逻辑体系”、“系统的实验”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6. 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
B. 胡适思想方面守旧落后
C. 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
D. 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胡适整理国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寻找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基础,实现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所以不是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排除A。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最著名的口号,也是这一运动的纲领,胡适提倡“整理国故”,与他对“科学”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排除B。一方面,他提出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整理国故;另一方面,他想通过整理国故来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科学方法”,表明他主张采取科学的、批判的态度,故排除C,选D。
7. 图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