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题,约14470字,有答案解析。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
A. 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
B. 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
C. 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
D. 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说明商鞅认识到监察人员自身的监督问题,即监察模式尚有缺陷。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比较对普通官员的监督和对监察人员的监督孰轻孰重,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出问题,商鞅没有就此提出解决办法,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 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人户籍。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 促进经济恢复
B. 增加国家税收
C. 打击土地兼并
D. 确保制度延续
【答案】B
【解析】通过建立严密的编户制度,可以保证对户口和人丁的收税顺利进行,增加国家税收。故答案为B项。这一做法与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以此措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C项;题干所问为“主要目的”,排除D项。
点睛:编户制度作为一种户口登记制度,是西汉政府为控制和剥削农民而实行的,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赋税制度。编户制度根据土地和人口多少征收赋税和徭役,编户农民对国家的负担主要有三项:一是田租,即土地税;二是算赋口赋,即人口税;三是更赋,即徭役和兵役的代役税。
3. 汉代的经和传已经互相矛盾,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材料说明当时
A. 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
B. 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
C. 儒学研究陷人零散与烦琐
D. 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来看,汉代儒学研究已陷入零散与烦琐之中。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
4. 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组死于佛室;《文明译从》中则说,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这反映出
A. 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B. 历史现象均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C. 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
D. 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
【答案】A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