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7月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7题,约10880字,有答案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2018届高三)7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 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
2.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古代四次封建反动都是因为分封血缘关系的亲人为诸侯导致的,分封制虽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崩溃,可期观念深深影响后市,C项正确。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崩溃,排除A。题干主旨是分封制的影响,而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宗室借血缘分封造成反动,不是强化皇权,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关键词“封建有四次反动”,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3.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宋代读书人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体现宋代高度重视从儒学义理中寻求政治理念,同时形成了较为开明的论政风气;而明代“君子之思不出其位”,体现不在其位,就不谋其政,不要议论时政,这两种风气的变化只要是明代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D项正确。中央集权加强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排除B。商品经济的繁荣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4.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农产品的商品化加速 B. 手工业领域发生新的变化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江南地区的绢价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明中叶,江南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私营手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特别是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农产商品化,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以及与商业密切相关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